单位概况

联系方式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873-3860100

工作邮箱

cfs@yaas.org.cn

或给我们留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单位概况
单位简介

单位简介

来源:蚕桑蜜蜂研究所 时间:2024-02-09 作者:党政办公室 阅读次数:7879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简介



一、单位概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是云南省专业从事蚕桑蜜蜂研究的科研机构,是由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合并而成,简称蚕蜂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始建于1939年4月,是在原“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0月,是在原云南省委第三“五七”干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90年蚕桑所和蜜蜂所统一管理,对外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内简称为蚕蜂所。2004年,农科院统一为一个法人,蚕桑所和蜜蜂所正式合并。2011年,按照农科院统一要求,蚕蜂所恢复为独立法人单位。

(一)宗旨和业务范围

蚕蜂所主要开展蚕桑蜜蜂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发展。从事家蚕、桑树及蜜蜂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遗传育种研究,家蚕、蜜蜂饲养技术、桑树栽培技术、蚕丝及蜂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产业化开发,相关科技培训及科普宣传。

(二)主要社会功能定位

负责开展蚕、桑、蜂遗传育种、饲养(栽培)和加工技术等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技研究与示范工作,为蚕、蜂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人员结构

现有职工634人,其中在职职工207人,离退休职工427人。在职职工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4人,工勤人员61人;高级职称以上44人(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85人,初级职称15人;硕士38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

拥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人、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云南农业现代体系蚕桑体系建设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2人。

   (四)党组织现状

蚕蜂所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其中,4个在职党员党支部,2个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全所现有党员188人,其中,在职党员109人,离退休党员79人。

    (五)内部机构设置

蚕蜂所现有内设机构12个,即党政办公室、财务科、行政科、科技管理科、条件平台管理科、成果转化管理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家蚕与资源昆虫创新团队、蚕桑与农业绿色防控创新团队、大食物观产品创新团队、蜜蜂与授粉昆虫创新团队、现代农业与桑产业创新团队。弥勒云南现代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研究院新增设1个内部团队,即现代农业创新团队(弥勒)。群团组织有所工会、所团委和所女工委。

     (六)主要资源情况

蚕蜂所有桑园面积1200亩,其中有科研试验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各类科研仪器设备950余台(件)。建成集科普教育、集中示范、农耕文化、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蚕桑科技示范园800多亩,蚕丝文化展陈馆580平方米。拥有两套专用蚕种冷库浸酸设备、催青室、蚕种保护室;拥有设施完备的科研中心试验室和蚕种质量检验中心,能进行蚕桑科研生产的各项测试分析。

另外,经过多年的收集保存,蚕蜂所现保存有滇桑等野生桑树资源400余份及琥珀蚕等蚕资源200余份,野生桑树种质资源245份;承建云南蜜蜂资源保种场,保存滇南中蜂资源100群,引进优良西方蜜蜂品种9个,标本室收集保存中国现有蜜蜂属(Apis.)6个种和分布于云南的熊蜂属(Bombus)30个种的标本,共计7700余份。

      (七)科技成果

近年来,蚕蜂所在蚕、桑、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建立起了国内最为完善的蚕桑产业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先后育成云桑2号、云桑3号等叶用和果用优良桑树品种13个;育成云蚕7×云蚕8、蒙草×红平4、抗NPV品种云抗1号等优良家蚕及雄蚕品种15对,建立云南雄蚕饲养技术体系;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获专利39项;发布蚕桑地方标准15 个,出版专著5本,技术手册8本。“十三五”期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4个桑树新品种、5对家蚕新品种和2项成果通过现场鉴评;获各类专利、授权21项;颁布云南省地方标准5项,参编专著1部;新增桑、蚕资源保存近100份。科研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覆盖全省30多个蚕桑基地县市。

       (八)科技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集“家蚕资源保存评价+品种选育+原种繁育推广+良种繁育推广+基地示范(成果转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完善的家蚕良种育繁推体系,搭建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所内拥有一支专业从事家蚕遗传改良与育种创新的科研团队,建有云南省唯一的家蚕原种场,拥有家蚕良种繁育中心,科研试验基地等繁育及推广部门,同时在红河州蒙自市、元阳县,大理州祥云县、鹤庆县,保山市隆阳区及曲靖市陆良县、沾益区、麒麟区等地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与鹤庆县润锋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楚雄鼎丰蚕种有限公司等蚕桑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的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落地。

“十三五”期间,共推广家蚕原种4.82万张、家蚕普种43.8万张、中蜂新法饲养技术4.54万群;科技成果示范面积累计220多万亩,新增农业产值累计85000万元;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累计外派科技人员500余人次赴全省蚕桑基地县市开展科技培训,培训蚕农1万余人次、科技骨干1000余人次;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2次,建成蚕桑科技示范园800亩,入园参观及开展科普宣传累计接待22.4万人。

     (九)资质及荣誉

云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定点单位,全国蚕种生产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云南蚕桑育种与高效生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蜜蜂综合试验站建设单位,中国蚕学会和中国茧丝绸协会的理事单位,云南省蚕学会挂靠单位,向仲怀院士工作站建设单位、薛晓锋专家工作站、云南省省级中蜂遗传资源保种场、云南省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1个首席科学家、2个功能研究室)。

      二、历史沿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江浙地区的蚕丝业大肆破坏,为了中国蚕丝业复兴,蚕丝界人士遂考虑与西南大后方谋求出路,意图复兴。1938年,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葛敬中等历经中国西南多处查勘后认为,开蒙垦殖局经营的草坝地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适宜栽桑养蚕。1939年4月21日, 云南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缪云台为董事长,总经理葛敬中,副总经理杨文波、何炜昌,总技师夏钟珩,经营栽桑、养蚕、制种、缫丝及其副业生产。抗战胜利后是全国最大的蚕种生产供应基地,对中国主产区江浙在抗战胜利后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成为云南省蚕桑事业的心脏,被誉为蚕桑之天府。

 

    1939-1951  云南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                  隶属云南省经济委员会

    1951-1952  云南省农林厅草坝农场                      隶属云南省农林厅

    1952-1956  西南蚕丝公司草坝制种场                    隶属西南蚕丝管理局

    1956-1970  云南省农业厅草坝蚕种场                    隶属云南省农业厅

    1970-1974  红河州草坝蚕种场                          隶属红河州革委会

    1974-1976  云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隶属云南省农业局

    1976-199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隶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1979-1990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隶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1990-2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蜜蜂研究所    隶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2004-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隶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