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症状:此病俗称“白粉病”。主要危害枝条中下部即将硬化或老化的叶片,枝梢嫩叶发病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霉斑,严重时连片或布满叶背。发病后期白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逐渐变褐,最后变成黑色小颗粒(病原菌闭囊壳)。在云南蚕区,女桑品种老化时间早较易感染该病。
2、发病规律:该病属真菌病害,病原菌Phyllactinia moricola (P.Henn)Homma属子囊菌亚门,球针壳属。病原菌以闭囊壳粘于枝条或落地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新生桑叶上经气孔侵入成为初次侵染,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进行再侵染。经过多次侵染循环,危害扩大,至晚秋时最为严重。地下水位低的桑园、低温高湿山区桑园易发病,过于密植、透风透光差、缺钾桑园发病较重。桑叶硬化早的品种女桑易发病。该病除危害桑树外,还危害梨、栗、椿等。
3、 防治方法:①合理品种搭配。选种抗性品种,避免种植品种单一化,重病区扩大抗病性强品种。②消除病原。秋冬季清理桑园地面落叶、残叶集中烧毁或沤制堆肥。③合理采叶。生产用叶时及时采摘下部叶片,防止桑叶老化。④药剂防治。冬季喷波美度2-4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发病初期用0.3%-0.5%多菌灵或者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叶背,每隔10-15天1次,控制病害。重病区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7-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安全间隔5-7天。
桑里白粉病病叶
桑里白粉病病叶背菌丝体
桑里白粉病病株
桑里白粉病闭囊壳(引用华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