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蜂信息

联系方式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873-3860100

工作邮箱

cfs@yaas.org.cn

或给我们留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蚕蜂信息
蚕蜂文化

云南省草坝中等蚕桑学校

来源:所党政办公室 时间:2024-03-12 作者:秦毅恒 阅读次数:49

1964年11月,受云南省农业厅委托,草坝蚕种场在其辖区内,创办了面向全省招生和分配、半农半读、学制3年的蚕桑中等专业学校,简称“蚕校”。

入学的新生刚到草坝蚕种场时,先被安排到13村住宿和上学。当时新生的住宿区位于草(坝)雨(过铺)公路以南的养蚕区,教室则是公路以北的养蚕室。后搬迁至13村以西约1千米的刚改造修缮好的中村校区。

蚕校共有教职员工9人:校长由蚕种场副场长和凤彩(纳西族)担任,其他的教职员工有龙永伦(一班班主任)、张有政(二班班主任)、吴方格、江靖、杨秀华、钟基万、陈炳华等。

蚕桑学校.jpg

校徽上的文字为:云南省草坝蚕种场半农半读中等蚕桑学校

蚕校先后招收了两个班,合计84人:一班原计划招生48人,实到48人,中途没有人员退出。一班原计划新生入学至毕业的时间为1964年12月—1967年8月。二班原计划招生43人,但有几人接到通知书后却未来报道,有几人已来校就读但又中途退学,坚持下来的就只有36人。二班原计划新生入学至毕业的时间为1965年8月—1968年8月。

蚕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物理、化学、生物、栽桑学、养蚕学、蚕种制种学等。

蚕校一班师生合影.jpg

蚕校一班师生合影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来势凶猛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也波及到了蚕种场:首先是蚕校学生和部分教师外出串联回来,与出差在外消息灵通的部分职工联合起来,点燃了蚕种场“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接下来,蚕种场先后成立了23个“战斗队”。

文革.jpg

文革为“点燃革命火种”大串联去到广西南宁的蚕校红卫兵

蚕校两个班毕业的时间,因受文革停课闹革命等的影响,一直推迟至1970年年初。

毕业证书.jpg

因历史原因至1982年才补办的蚕校学生毕业证书

蚕校两个班的毕业生,除21人留草坝蚕种场工作外,其余的63人,被分配到全省各地充实各县蚕桑科技队伍。

1980.jpg

1980年部分蚕校师生留影。戴帽者为原蚕校校长和凤彩

留在蚕种场的蚕校学生,有的曾担任后来更名为蚕蜂所的所级领导:如胡保明曾出任蚕蜂所的所长,沈正伦除担任蚕蜂所副所长外,还是蚕桑界有名的蚕种选育专家;有的成为了蚕蜂所的中层管理人员:如张家安、周桂华、李艳芳、张继美、吴俊候、卫福贵等;其他的蚕校学生,则是蚕蜂所的养蚕和栽桑方面的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

正因如此,当年的蚕校被蚕蜂所职工戏称为蚕蜂所的人才库和“黄埔军校”。蚕校学生为蚕蜂所的持续发展、蚕蜂所技术人才的培养乃至全省蚕桑业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蚕桑学校停办后,原中村蚕校校址,改为蚕种场子弟小学及蚕种场知青农场。蚕种场子弟小学的校长,则由蚕校毕业留场的师翠仙担任。当时的小学校和知青农场同在一个片区内。

1996.jpg

1996年蚕校师生首次在草坝聚会留影

笔者在了解蚕校那段历史及收集蚕校史料的过程中,得到了杨玉玲、吴俊候、沈正伦等原蚕校学生们的热心支持,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审核人:钟宗)


2024年3月8日

 

作者简介:秦毅恒,男,1964年生,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白水人,大学本科学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高级实验师,云南省蒙自市作协会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作协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有诗歌作品荣获中共云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书香机关·书香支部”读书活动原创诗词三等奖和二等奖;有诗歌作品参加云南民族时报、云南民族网组织的面向全国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荣获三等奖;有诗歌作品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

中篇小说《落难野人山》,荣获“2023·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三等奖;中篇小说《热血颂》,荣获2023·第四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二等奖。

长篇小说《垦沼知青》,荣获“2022·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二等奖,荣获2023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5周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