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蚕茧获得高产才能获得收益。然而,农户在蚕茧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规模不结茧蚕,一切投入没有了回报,导致损失严重,受损养蚕户反应强烈。
近年来,我省蚕区有大规模不结茧案例时常发生,通常表现为相对于同村、同品种,同批次饲养的蚕,有部份农户的蚕五龄大大超出正常天数,最终不能吐丝结茧。检查时发现:蚕体外观表现正常,丝腺发育大小无明显异常,病理检查不能检出病原。家蚕发生不结茧有多种原因,涉及蚕病、生理、遗传、不良环境、微量农药中毒,而大量发生不结茧的原因,多数研究者一般认为主要是桑叶或养蚕环境受到毒物污染引起。但在实践中,查明引起家蚕不结茧的毒物和来源十分困难,生产中只有提高警惕,加强预警防范,最大限度挽回家蚕不结茧损失。2019年4月以来,我省部分蚕区已出现不结茧蚕情况,为引起同行注意,避免损失,特具体建议如下:
1、避免桑叶受到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农药的污染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农药是以烯虫酯、哒嗪酮类化合物和双氧威为主要成份的各种剂型农药,商品名常见的有乙基氨基甲酸乙酯、氨基甲酸乙酯、苯醚威、苯氧威等。桑园用药一定用桑园专用农药,注意周边作物用药情况。
2、提高警惕,加强预警防范,及早发现,及时用药
相同蚕品种在当地饲养五龄天数变化不大,对照往年同季蚕五龄天数有延长的迹象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对比往年气温、叶质变化等因素,如桑园周边有蔬菜、果树或其他种植时,尽快调查作物用药情况。相比同村、同品种五龄天数超过正常天数3蚕以内,蚕体外观正常,解剖丝腺观察,如丝腺发育大小相对正常者,可考虑使用蚕用脱皮激素,剂量加一倍,可挽回部分损失,如丝腺显著不发育则无挽救价值。
不结茧蚕体外观
不结茧蚕上蔟
丝腺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