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近年来,湖南蚕桑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湖南蚕桑产业规模还不大,许多蚕桑企业和蚕农可以说是在艰难中坚守,如果疫情继续发展下去,还有多少企业会最终走不走得下去还无从得知。是否能够坚持?坚持是否有意义?是否需要创新突破?将有一连串的问题在拷问着蚕桑人。笔者从事蚕桑科研与推广管理工作近6年,试从企业视角,对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和企业应对策略做一探讨,供参考。
一、湖南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突出
湖南自古就是农桑繁盛的乐土,从西周开始就有栽桑养蚕。上世纪90年代,湖南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还紧随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后,居全国第9位,但由于没有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加上国有企业改制,原有20家缫丝企业被改得一家不留,结果蚕桑产业一落千丈,且出现多年来徘徊不前甚至萎缩的局面。近几年虽有一定回升,但发展速度缓慢,目前全省桑园面积仅15万亩,全年生产蚕种约8万张,生产蚕茧2800吨,在全国处于第三梯队。因此,湖南被称为蚕桑产业小省。但是,湖南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也很突出:
一是科研优势突出。中国的蚕生物技术和蚕丝多功能开发利用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为中国绝对领先欧美的53项硬核科技之一。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是全省唯一、全国少有的集蚕种选育、繁育、推广于一体的公益研究机构,拥有国家蚕桑产业体系长沙试验站、国家桑蚕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等四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选育的“芙蓉×湘晖”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明奖的蚕品种,近几年又育成了“锦绣1号”“锦绣2号”等品种,并通过全国审定后成功转让给全国最大蚕种公司山东广通集团。近几年该所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在桑叶养畜、桑叶养人、桑叶养地、桑叶养文、蚕桑机械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湖南又被业界称为蚕桑科研强省,确是实至名归。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据中国蚕业区划评定,湖南省为全国最优蚕茧生产区之一,在种桑养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湘中、湘西、湘南大量的丘陵山坡地以及湘北闲置的河滩、洲口、沟堤等都非常适合种植桑树和养蚕,土地资源富足。特别是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区域也相对较广,石漠化区域面积较大,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三是政府政策优势。近几年,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全国财政每年投入“三农”资金不少于3万亿元 ,国家提出的“十大发展战略”都与蚕桑息息相关。如“乡村振兴”战略,蚕桑作为产业兴旺的一个重要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粮改饲”战略,桑叶作畜禽饲料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中国桑蚕丝绸品牌集群连续主办两届桑蚕经济论坛,都是以这个为主题;“化肥农药零增长”战略,蚕桑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农业”战略和“农业领域APP”战略,对蚕桑产品的营销将是一个重要命题,而且相比于别的农产品更有意义;“农村三产”融合战略,因蚕桑产业链最长,既有种植,又有养殖,还有加工、采摘、科普研学等,是最适合“三产”融合发展的,近年来,湖南不少蚕桑企业老板都是从城市返乡创业而来,主要就是从“三产”融合角度来做出决策的;还有“循环农业”战略和“土壤污染防治”战略,主要是通过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相关的土壤修复技术,成就出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蚕桑产业就是一种绝佳的循环种养模式和土壤修复治理模式,湖南省这几年的蚕桑发展就是利用了长株潭重金属污染治理这一政策契机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湖南省对蚕桑产业的资金支持虽然不算多,但毕竟是有相关支持渠道的,如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了多个蚕桑特色产业园和蚕桑家庭示范农场,并成立了雅士林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程跟踪帮扶项目的实施;省商务厅连续两年利用国家商务部资金支持了10多个规模化优质蚕茧基地建设项目。随着蚕桑产业的务实发展,湖南省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呈增加趋势。
四是企业引领优势。最近几年,湖南省先后涌现出了桑叶加、洑水河、经纶、众亿、湘丝众鑫、三旭、广发等一批蚕桑骨干企业或合作社,成为湖南省蚕桑产业的区域性领头羊。尤其是浙江雅士林集团的进入,让湖南这个蚕桑产业小省面临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雅士林集团是一家以丝绸为主、多元化开发的企业,年产领带1800万条,销量位居全球第二,是全球爱马仕等重要奢侈品牌的OEM生产基地,公司总资产超百亿元,董事长范茂林对蚕桑丝绸产业有着很深的情怀和坚强的信心,已在浏阳经开区开工建设“人工饲料养蚕与智能制造产业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项目达产后鲜茧产量将达45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广西,能带动65万亩桑园基地建设,年直接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带动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产值可接近1000亿元,完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湖南新增一条千亿优势特色产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湖南将快速形成传统养蚕模式和人工饲料养蚕模式“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为湖南蚕桑产业发展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湖南蚕桑产业发展的问题明显
湖南蚕桑产业发展优势突出,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主要是:
一是蚕桑基地规模还不大,且布局分散。由于湖南省蚕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为蚕农自发投入,加上种桑养蚕涉及种植和养殖两个产业多个环节,技术要求高,面临的茧价波动、农药中毒、蚕病暴发、污水废气排放、气候干旱及桑树病虫害等风险较其他农业产业高,因此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和企业很多还在试验、摸索阶段,不敢或不愿进一步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导致蚕桑基地呈散、小、弱的特征。
二是多数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蚕农发展能力较弱。目前湖南10余家蚕桑企业或合作社除雅士林外,大多实力较差,只能为四川、广西、江浙等蚕桑主产区提供蚕茧原料,从事加工的少,企业与蚕农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和保底收购蚕茧体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导致企业与农民在蚕茧生产、交售等环节上联系还不够紧密,有的地方甚至发生矛盾,企农双方互不信任。
三是政府扶持政策缺乏, 政府引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目前湖南省对蚕桑产业的扶持措施相对其他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较少,县市层次仅有花垣、凤凰等少数几个县市将蚕桑列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其他有蚕桑产业的县市大多处于自发式的零星发展阶段,造成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用电、用地、用水等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地方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金融服务措施缺乏,技术推广普及受影响,蚕桑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难提高,严重影响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四是农村人才和劳动力缺乏,企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蚕桑企业和农业其他产业一样地处农村,加上企业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科技、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难引进,或引进了也留不住,同时,由于蚕桑产业在桑园采叶、大蚕饲养等生产阶段,用工量需求大,且劳动强度大,而农村劳动力大多进城打工,留下的是老弱病残妇童,导致蚕桑生产高峰季节劳动力十分紧缺,两方面的人才缺乏严重制约蚕桑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三、湖南蚕桑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前进方向。任何一个行业,凡是成功者,都是坚守多年的结果。尤其是在行业动荡的时候,更需要坚定意志,不忘初心。我们从事蚕桑行业的人也是一样。根据笔者平常的接触和了解,知道很多蚕桑人,往往都是抱着一颗情怀在干事业,经过这几年发展过程中的风雨冲刷后,不少人棱角被不断地磨平,信念也可能随之衰减了。但我相信,只要再坚持一步,就能守得云开见日出,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既然选择了蚕桑,就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不要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二要开发高端产品,明确行业定位。现在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为什么还要开发蚕桑产品?是因为蚕丝产品具有其他产品不可比拟的独特功能。蚕桑产品的独特功能就是天然、环保、舒适、健康的高端产品,这也是蚕丝产业为何能延续几千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比如蚕丝被,是以蚕茧为原料加工而成,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成分和人体肌肤成分十分相近,被誉为“人体第二皮肤”,具有轻盈、柔软、保暖、透气、吸湿、不刺痒以及抗静电等特点,既可呵护肌肤,又可促进睡眠,是消费者十分青睐的产品。此外,桑叶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降糖、降脂、增强免疫力作用,既可做茶叶,又可做非常规饲料,生产桑叶土猪、桑叶鸡蛋、桑叶鱼等,还可直接加工成菜肴,桑枝可用来培养食用菌,桑果可采摘,市场容量大,产业化开发价值高,适应了我国大健康产业的需求;同时,蚕桑在休闲农业与科普教育上的优势也十分突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代表了我国汉初丝绸织造的最高水平,湘绣还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苗绣、土家织锦一同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湖南的艺术名片与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可依托蚕业特色资源,推动蚕业与旅游、教育的良性互动,打造蚕桑休闲农庄、蚕桑村、蚕桑科普研学基地,提高蚕业综合效益。因此,作为蚕桑人要勇于围绕高消费群体需求,打造独特的高端蚕桑产品,一定会有好的未来。
三要打造特色品牌,锁定企业优势。有了好产品,还要进行实事求是地企业和产品宣传。要在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新颖独特又恰如其分的包装,系统构建形象识别系统,包括品牌名称、价值定位、广告语、符号系统和支撑体系等,重点讲清楚我是什么?你为什么要买我?产品包装好之后,要选好、用好产品宣传工具。在信息时代,受电子商务的冲击,传统的营销渠道面临很多困境,超市、商场等大卖场费用持续高涨,而人流比以前明显减少,主要靠电商营销。但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驻场和广告费用也已逼平大卖场,达到36%-40%以上,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比较实用靠谱的手段是私域流量+公域流量+数字营销,私域流量就是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自有APP(沃尔玛、KFC、蒙牛、燕谷坊、蒙牛、雀巢等),公域流量是指社交电商(有拼多多、云集、贝店、小红书、小狗鲜生等),数字营销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包括QQ等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营销。无论什么营销,都要高度重视体验营销,要设法吸引客户先体验,成为粉丝,再让粉丝转客户,客户转会员,会员转合伙人。实践证明,这是非常适合蚕桑产品的宣传办法。
四要实行联农带农,创新发展模式。合作与联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传统小农养蚕方式终究会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必须由企业或者合作社牵头,建立起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适度规模经营、资源集约化利用、机械化生产和绿色环保等为特征的新型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大力示范推广一个家庭2个主要劳动力,承包20亩桑园,实现年收入20万元的 “222”蚕桑高效种养模式,把蚕桑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组建蚕桑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带动、蚕桑家庭农场跟进、蚕桑科研和地方农业推广机构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的“产、研、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最终推动传统栽桑养蚕产业的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抱团发展。
五要强化项目意识,争取外力支持。蚕桑产业像其他农业产业一样属于弱质产业,需要政府资金等方面扶持。主要支持方向是桑园基地建设、优质桑蚕品种示范推广、小蚕共育、机械化省力化养蚕、烘茧设备添置、蚕桑产品多元化开发利用、企业品牌打造以及蚕业科技培训、龙头企业和农户无抵押贷款、政策性保险等。蚕桑企业要围绕以上方面内容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并在平常工作中切实增强项目意识,尽力按照政府要求,做好项目规范管理,最终实现把政府政策用足、用活、用好。
六要加强人才引进,打造精干团队。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上述各项对策措施最终都要靠精干的团队才能执行和落实。蚕桑企业老板要主动做好优秀人才的感召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宣传企业和行业优势,广泛吸引外来人才进入蚕桑团队;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心态和创新举措如通过建立股权激励池等办法,维护核心骨干的稳定,并持续孵化培育关键岗位上的关键人才,让他们心向往之,行随而至。只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蚕桑企业才能行稳致远,持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