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家(柞)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与利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现状与生物技术育种应用,优质高产、强健抗性、特殊用途等多元化实用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2023年7月27-29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所长董占鹏研究员,蚕桑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创新团队首席陈松研究员,家蚕遗传育种与应用创新团队廖鹏飞研究员,刘敏副研究员,范永慧助理研究员等一行5人在吉林参加中国蚕学会第十五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从事家(柞)蚕遗传育种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试验站、蚕种场、生产推广等单位1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蚕学会蚕遗传育种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永强主持,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王军,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分别致辞。代方银教授在会上提出当代蚕桑产业突出表现为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价值并举的总体特征,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当代蚕桑要坚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托举青年人才成长,清晰规划,稳步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贡献。王军总农艺师在致辞中强调,家(柞)蚕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吉林省承担我国北方80%以上柞蚕种茧繁育任务,为我国柞蚕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种源保障。唐琳会长提出要加强家(柞)蚕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工作,夯实优质茧丝原料生产基础,强化产品研发、扩大内需、稳固出口、维护市场平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十四五”我国茧丝绸行业稳中求进发展,推动蚕桑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上,中国蚕学会理事长代方银教授、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谭安江研究员、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张升祥副教授、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李喜升研究员、江苏科技大学沈兴家研究员6位专家分别就数字家蚕、人工饲料育和基因编辑等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张美蓉副研究员、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员艾均文研究员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专家代表做了国家蚕品种审定与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蚕业多样性与起源、人工饲料、家蚕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内容的交流发言。蚕蜂所陈松研究员从云南人工饲料育技术引进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品种选育、推广应用、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饲料育饲养技术研究与实践汇报交流,深度剖析了我省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研究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为主,逐步开展大蚕人工饲料育和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研究应用的思路。
通过本次研讨会,参会科研人员了解到了家柞蚕品种选育近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到了基因编辑、家蚕数字化和人工饲料育等新的研究方法,拓宽了育种研究的思路,为选育适宜云南蚕区应用的家(柞)蚕新品种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推动云南美丽乡村和农旅文化的融合发展。(审核人:董占鹏)
研讨会现场
陈松研究员作“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饲料育饲养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交流发言